干旱时节显担当 抗旱灌溉践初心

汉中市石门灌区党员干部坚决打赢抗旱灌溉硬仗
发布于:2022-08-19 10:02   来源:陕西网汉中频道   作者:喻东平

陕西网讯(通讯员  喻东平)赤日炎炎,热浪滚滚。今年夏灌,汉中市石门水库灌区遭遇极端天气。自7月19日至8月18日,已经持续32天未见有效降雨;5月1日至8月18日灌区强高温天气超过4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5天,局地气温达40℃以上,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据气象预报,未来一段时间该市仍将持续高温天气,高温范围和强度还将增强。灾害面前,灌区的“石门水利人”,顶烈日冒酷暑、昼夜坚守岗位,用辛勤的汗水和脚步,全力维护渠道畅通,保障灌溉用水,为秋粮丰收提供坚强的水利支撑,在夏灌抗旱一线筑起一座座冲不垮的钢铁堡垒,树起一面面吹不倒的鲜红党旗。

每一份扛起的责任担当,都因人民至上。

石门灌区地处汉中盆地腹心,以石门水库为主要水源,灌溉着汉中盆地32.4万亩农田,是汉中市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也是陕西省最大的水稻灌区。

8月17日,汉中石门灌区铺镇管理站组织紧急抢险,对南干渠三支渠肋巴沟水库滑坡段进行抗滑桩施工,以实际行动组织抗旱。(摄影 李琪)

8月17日,汉中石门灌区铺镇管理站组织紧急抢险,对南干渠三支渠肋巴沟水库滑坡段进行抗滑桩施工,以实际行动组织抗旱。(摄影 李琪)

高温少雨叠加,影响范围广,导致石门灌区高温伏旱加剧,旱情异常严重。旱情如令,责任如山。汉中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打赢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主动仗。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简称“石门局”)紧急行动、周密部署,第一时间启动抗旱工作预案,下发紧急通知,号召全局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迅速投身抗旱灌溉保丰收主战场,切实做到哪里有旱情、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石门党员干部。管理局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深入灌区指导工作,带领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迅速行动、冲锋在前,吹响了抗旱灌溉的“集结号”,成为灌区群众最坚强的靠山。

每一支冲锋在前的队伍,都是坚强堡垒。

眼下正值水稻抽穗灌浆的关键期,连续多日的晴热高温天气,使汉中市石门灌区的用水需求剧增,供用水矛盾更加突出。严重旱情就是考场,受灾田块儿就是战场。在抗旱灌溉第一线,石门局鲜红的党旗迎着朝阳高高飘扬。全体干部职工冲锋在前、战斗在前,顶烈日、战高温,打捞渠道秸秆垃圾、维修渠道水利设施,科学配水保灌溉,日夜巡渠保安全,全力以赴做好灌区夏灌工作。

“水稻三段育秧寄插、大田点播以及秧苗机械插秧,今年灌区插秧的方式多样,使得秧苗长势不同;稻谷品种不一,成熟期相差20天以上,灌溉时间延长,组织用水难上难。”该局赤土岭管理站王鹏程站长介绍。他们把全站9个职工分成两班,采取集中时间大流量灌溉、轮灌供水、渠塘联调、启用机井等方式,集中力量向尾水田、沙田和高帮田等用水困难的地方送水,及时解决 “最后一公里”用水难题。

石门局干部职工都到灌溉一线工作,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图为范寨管理站职工在调整斗门。(摄影 喻东平)

石门局干部职工都到灌溉一线工作,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图为范寨管理站职工在调整斗门。(摄影 喻东平)

“今年能收点水稻,全靠石门水库放的水。”这是汉中市汉台区南寺院村52岁村民杨建新的肺腑之言。杨建新是水稻种植大户,他家23亩水田都在东干渠三支四斗尾水区,今年采用的谷种大田直播,长势慢,需水量还大。虽然夏季天时干、气温高,但是渠道来水及时,农田不缺水,稻子已全部“勾头”——正在稻谷灌浆期。“我的田今年每亩能增产百十斤!”老杨满怀欣喜地说。

勉县金沙滩农业产业园的负责人祁中会,有着同样的感受。产业园流转来的500亩水田,全部采用机械插秧,秧苗小,灌溉跟不上茬口,晒田复水比其它田块晚了5天。部分田块试验稻鱼共养,用水需求更高。今年全靠水管站的同志连续几个通宵,从曹家沟水库调水补灌,才度过复水难关。“渠道上有石门局的人在,我心里就踏实。”他说。

每一个迎难而上的举动,都在践行初心。

旱情面前显担当,灌溉之中见本色。面对来势汹汹的高温干旱,石门局105名干部职工及622名渠道经营人、放水员,从夏灌开始就没有周末,没有假期,坚持巡查在一线、突击在一线,轮班穿梭在渠道沿岸和村组、田间地头,及时掌握灌溉进度,清理秸秆杂物保障渠道输水畅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分昼夜巡渠送水,为灌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石门局职工严小静刚刚完成渠道巡查工作归来,摩托车、雨衣、手电筒和三齿耙是灌区职工的“四件宝”。(摄影 喻东平)

石门局职工严小静刚刚完成渠道巡查工作归来,摩托车、雨衣、手电筒和三齿耙是灌区职工的“四件宝”。(摄影 喻东平)

总有一些身影让人铭记。8月17日中午,在铺镇管理站的院子里碰到骑摩托车刚刚回来的老职工严小静。嘉陵125摩托车上,绑着一把短柄钉耙,安全帽下面,是一张晒的黢黑的脸庞。站长白红歌打开了摩托车的后备箱,装着一件雨衣、一把手电筒和几把闸门钥匙。“这是水管站职工的标配,钉耙是下渠捞草用的。”白红歌介绍说。老严负责南干四支渠5.6公里渠道的维护管理,还有12个村8000亩的农田灌溉。灌溉季节,不管刮风下雨,早上六点半,他准时骑车出门,巡渠、捞草、调整斗门,或者入户收取水费,9点半回站吃早饭。中午12点半、下午4点,雷打不动再去两趟。

总有一些话语让人感动。“我从夏灌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休过一天假。今年夏灌太晒、太热了。每次去渠上调斗门,回来衣服裤子都汗湿完了。”赤土岭管理站青年职工宋威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灌区水利设施还不够完善,西干渠八斗、十二斗尚不通路,每次看水位、调整斗门,都得徒步走着去。烈日下,小路上,躲也没处躲,藏也没处藏。巡渠路上,阳光照得人难以睁眼,他们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几乎就没有干过。“顶着日头晒的滋味太难受了,差点儿就烤成‘人干儿’了。” 宋威满脸无奈。

总有一种奉献让人泪目。长时间、大流量连续通水,渠道易发险情。7月15日,南干一斗瞿鲁营段渠道上铺设的近100米波纹管损毁,渠道阻塞,下游1300亩农田无法引水灌溉。崔家沟管理站职工李辉几次找到244国道施工项目部,都没能及时解决。村组干部和用水户把难题交到水管站,李辉心一横,雇佣了一台挖掘机,花5个多小时另外修了一道明渠,才解决了通水难题。至今,挖掘机的租赁费1300元,还是这位年轻人个人垫支。

石门局职工协力维修洪沟河抽水站的机组。(摄影  李晓桂)

石门局职工协力维修洪沟河抽水站的机组。(摄影  李晓桂)

总有一些坚持让人钦佩。石门局范寨管理站站长李海连续多日组织泵站抽水,为种粮大户巨老三、王明华等解决稻田用水,又操心给北抽几个村调水浇橘子树、桃子树,8月4日中午不慎中暑,头晕脑胀的他差点失足掉进干渠里。村民赶紧搭手把他送到镇卫生院,“旱情还没缓解,我这点毛病不算什么。”1个小时后,李海提着一包西药,头上添了一顶草帽,又回到用水户中间。

灌区基层水管人员发扬连续作战、不胜不休的顽强作风,全力以赴打赢抗旱灌溉保丰收这场硬仗,以无私无畏的勇气挺身而出,用坚决的行动践行初心、履行使命。截至8月18日,石门灌区夏灌累计放水111天,渠首引水3.03亿立方米,比去年夏灌多引水5800万立方米。在特大干旱、持续高温的特殊年份,石门灌区32.4万亩农田,应灌尽灌!没有一块田因为缺水干旱绝收,没有一起因争水引起的打斗事件,充分彰显出骨干水利工程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在大旱之年夺取粮油大丰收。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英雄”是什么?奋战在抗旱灌溉一线的石门人,用行动作了铿锵有力的回答——是急难险重前的不离不弃,是艰难困苦时的一往无前,不负群众期许,不负时代重托。

责任编辑: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