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融合搭平台 深耕学研全链条

汉中市着力打造“学研在汉中”城市品牌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于:2020-09-24 11:52   来源:汉中日报   作者:何大龙

围绕“学研在汉中”城市品牌的打造,除了实施民生普惠筑高原、创新品牌树高峰战略外,开放融合搭平台、深耕学研全链条,在宏观层面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微观层面实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产学研主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也是关键所在。

由此,汉中市出台“311”人才引进办法等系列政策,先后与清华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签订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协议,加强与国内科技交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并与“旅居在汉中”“兴业在汉中”“医养在汉中”相互融合、相互支撑,逐步向建成学习首选地、人才聚集地、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地、科技创新新高地的目标迈进。

引进培育高端创新人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8年,在“乡情归引”人才政策的吸引下,常年在河北从事食用菌种植的李天琴返乡创业,创办了佛坪县爱尚菇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食用菌产业的创业之路。但生产成本高、产品产量低、品质差,加上各食用菌企业不良竞争和市场饱和,让李天琴一筹莫展。

恰在这时,该县县委组织部、县科协的干部上了门。依托人才引进搭建平台,李天琴的“爱尚菇粮”与上海水产研究院专家教授签约,组建成立佛坪县爱尚菇粮食用菌产业专家工作站。在专家帮助下,李天琴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延长产业链,建起1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300平方米的电商运营中心和食用菌科研实验室,注册“爱尚菇粮”商标,开设微店商城、线下食用菌体验店,开发蘑菇酱、蘑菇醋、食用菌丝挂面、菌丝馒头等菌粮产品。如今每年仅生产菌粮手工挂面年均就达200吨,产值400万元。

“人才专家站让我底气十足,下一步,我要做好产销融合、产业融合,建立食用菌产业联盟,推广新科技,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规模发展。”谈起以后的发展,李天琴信心满满。

在洋县,志建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曹福亮,北京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中心张天佑教授,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喆之等多位高层次人才为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通过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将产业扶贫与建设银杏种植示范基地有机结合,引进新型品种,在全县18个镇办77个村6116户贫困户中推广银杏种植1.2万余亩,打造了银杏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样板。

据了解,汉中市以学研促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通过实施“三一一人才工程”“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等计划,培养集聚“高精尖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强以“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专家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等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截至目前,汉中市建立涉及农业技术、工业制造、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加工、生物研究、文创产业等多个领域的院士专家工作站45个,各院士专家工作站已成为我市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培育高端创新人才的“智囊团”“发动机”“助推器”和“播种机”,为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和科技创新平台。

产学研深度合作融合  大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

“团队将加大与本地各医院及高校之间的合作,资源共享、同步发展、共同提高,为汉中及陕南地区的生物医学发展提供活力。并在人才引进、科研经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与“学研在汉中”品牌建设工作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研究团队。”今年8月,省教育厅公布2020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入选名单,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前体细胞时龄特征调控与疾病发生研究创新团队”获批立项建设。作为团队负责人的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教师、医学类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安焕平教授介绍产学研深度融合时这样说。

走进位于南郑区青树镇冉家营村的汉山茶业生产车间,只见一批红茶新鲜出炉。

2013年,汉山茶业与陕西理工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共同研发具有汉中特色的红茶产品,一场产学研合作由此展开。随后,“汉缘红”红茶产品靓丽登场,汉山茶业成为我市最早进行红茶试制并获成功的企业。2019年该公司生产的汉缘牌汉中红茶荣获第13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特别金奖”。如今,“汉中红茶”已经成为我市茶产业的新名片。此外,陕西理工大学大飞机蒙皮切割、矿渣综合利用、仿生态西洋参保鲜技术、西洋参果酒、桔子酒、蓝莓等一批创新成果,也在企业中转化应用,产、学、研的融合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2017年到2019年,我们学校从科技口跟地方建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有17个。另外申请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也都和汉中密切结合在一起,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陕西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凤荣介绍说,该校作为一所地方性的综合性大学,扎根于秦巴山区,为地方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其明确定位,并与陕南其他高校联手成立陕南经济发展研究院,共同促进陕南三市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汉中市针对产业、园区、企业创新需求,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省内外20余所高校签订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加速了企业重点、难点技术的攻关突破。汉中市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累计创建省级技术中心20个、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全市科研、开发及技术推广机构147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40家,数控机床、应变式传感器等在国内或国际处于领先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省第四位,促进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

构建“学研”链条  多领域延伸融合产业体系

“略阳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灵岩寺博物馆的郙阁文化,江神庙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文化,白水江苏维埃政府旧址、千年古树的红色文化。目前,我们结合以上资源,申请了略阳县研学旅行项目及路线。”围绕“学研在汉中”,受访的略阳县教研室副主任马乾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学研+旅游”项目。

城固县董家营镇古路坝将依托西北联大遗址,坚持产教、产旅、产城融合,建设国际研学小镇,建成集研旅基地、红色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特色小镇和国际研学目的地。

汉中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紧密对接乡村振兴计划、军民融合发展、中国制造2025、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布局,编制了《“学研在汉中”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5)》和《“学研在汉中”三年滚动计划(2020-2022)》,通过项目推动汉中优势资源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打造品牌教育,集聚高端人才,加速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活力。例如,在建的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京东产教融合中心,包含电商课程资源平台1个、电商理实一体化实训室4间等软硬件设施,是校企联合运营、线上线下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汉中思青科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建的淫羊藿林下规范化种植技术集成示范与产业化项目,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陕西中医药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努力将企业建成集名贵中药材生态种植、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绿色农业龙头企业。

同时,汉中市已将“学研在汉中”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推进领导小组,强化政策统筹整合,优化服务流程,全力保障服务到位。

 


责任编辑:王涛